唐家湾凤凰山顶,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上,李明教授和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调试着设备。
“受天气条件限制,激光测距台站上半年数据产出较少。”李明介绍,近期他们还是抓住了几个可观测窗口,“用卫星测试了台站的综合性能,以保障测月实验能够持续正常进行”。
自2019年建成不到半年,天琴团队测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镜的回波信号,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地月激光测距技术,中国也变成全球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
如今,天琴计划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具有开创性,吸引了其他空间科学领域研究机构和优秀青年人才纷纷加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锚定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在规划纲要中被提及137次之多。
以大科学装置建平台,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凝实力,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成功运行,成了松山湖科学城的“金字招牌”——不仅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团队与专业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其他领域的专家,为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提供了铺垫。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各地的科研人员做出了新材料产品后来我们这个地方进行测试,通过散裂中子源试验,他们会清楚自己材料样品的内部结构,我们也会帮他们总结经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童欣认为,大科学装置会产生人才聚集效应,能够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刘开雄 摄
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融通。粤港澳大湾区乘“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11个城市联手打造湾区科技“吸引力”。
坐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2018年7月9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牵头联合9家粤港澳地区高校共同成立了粤港澳超算联盟,旨在推动三地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携手打造“粤港澳超算资源共享圈”。
“香港本身没有好的超算,广州超算中心给香港高校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水平的世界平台,让你们可以做一些以往做不了的事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甘剑平说。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卢宇彤介绍,中山大学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会吸引约4000名人才,大约60%都是来自海外,这和超算的吸引力密不可分。
目前已有超过200个港澳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研究领域涵盖材料化学、生物医药、工程机械仿真计算、气候模拟与海洋环境、金融计算等诸多方面。 刘开雄 摄
正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所言,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要“沿途下蛋”。
如今,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科学装置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正进入主体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
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拔地而起,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的同时,慢慢的变多的科学技术人才将目光投向了大湾区。能想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人们会在这里,遇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