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到来,浙江省宁海县茶院镇铜岭脚村的番薯面迎来了销售旺季,成为当地冬季热销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在宁友薯业专业合作社,大院子里挂满了一排排新鲜制作的番薯面。负责人陈海建说:“冬至、春节快到了,番薯面的需求很大。”合作社每天清晨五六点开工,平均日产1000斤左右。如果赶上天气晴好,有充足的光照,则开工更早,争取多做几百斤。
番薯面的生产流程较多,从番薯磨粉到淀粉沉淀,再到蒸煮淀粉、淀粉阴干、拔丝……十几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淀粉和水的配比、蒸粉的时间和温度,都是重中之重,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番薯面的制作还要“看天吃饭”,气温、空气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番薯面成品的质量。
“我们的制作方式还是很传统的,以人工为主,聘请的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番薯面的配料很干净,只有番薯和水。”在陈海建的合作社,因为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出货率不算高,从一颗番薯,变成一捆番薯面,大概需要七天,平均100斤番薯,才能出10斤左右番薯面。
为了应对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去年,陈海建引进了新的番薯品种,这个品种不仅能一年两收,增加产量,而且淀粉含量更高,口感更好,很适合制作精品番薯面。与此同时,合作社也在扩建,增加生产线和生产车间,新采购了烘干机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像宁友薯业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制作番薯面的企业,在茶院镇有好几家,多年以来,凭借较高的品质和口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大多数合作社都和大型商超、城区的综合菜场有固定合作,最近一些合作社还开辟了网络电商的销售经营渠道,销量非常可观。
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增加、品牌影响力的不断的提高,番薯面产业不仅带动了铜岭脚村番薯种植业的发展,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番薯及其延伸产业已成为铜岭脚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据统计,从全镇来看,仅番薯面一项产业,就能为茶院镇带来近五百万元的年收入,直接惠及农户超过100户。(潘璐璐 洪晨婷)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进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全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AI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逐渐完备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产金额的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慢慢的变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网络站点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网络站点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