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济南好成果发布暨高价值技术成果市内转化推介会上,济南市展现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科技成就,从高油酸大豆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到迎强风而不倒的矮秆玉米,再到超高分子量聚乙丙纤维绳索,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济南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也彰显了其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这一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展示了20项经过精心筛选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数量庞大,也在多个行业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份“济南好成果”名单的产生,既是济南近年来科学技术创新的缩影,更代表了该市在提升科技自信心和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20项成果中有不少是中国首创,例如,由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碟片激光器用千瓦级窄线宽泵浦源。碟片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激光源,在汽车、船舶、铁路、航空等多个领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李沛旭,作为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认为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将加速该项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为国家在相关领域自主可控的目标提供新动力。
与此同时,济南市的科技ECO正在不断壮大,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被视为主要支柱,其背后则是大量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山东浪潮数据库技术有限公司的新研发的分布式无线通信中继系统,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功率自适应、信号同步、干扰抑制和低功耗,使得在复杂信号环境下的应用成为可能。
济南市科技局局长黄波指出:“‘济南好成果’充分展示了我们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进展和突破。”他说,这些成果不仅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瓶颈,更为推动济南及周边地区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就的背后,必然离不开良好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其四大主导产业和主要的产业链群,积极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着力于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前沿技术的引用与转化。例如,山东中科思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高精度硅谐振压力传感器,就是该市科技自主创新的显著成果之一。该产品在国内外尚属首创,专门面向航天高超音速飞行器应用,具备原位温度自补偿的能力。
从“济南好成果”的整体名单上来看,很多优秀成果都是潜心研究、并结合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济南重工集团研制的17.5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成为目前全球在建工程中最大直径盾构机。同时,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科技领域率先自研基因编辑技术,突破了高油酸大豆、长童期大豆和性状改良玉米的有关技术壁垒。
不仅如此,在2024年2月,济南市还成功发射了中国首颗星载一体化设计研发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济高科创号”,这一卫星的发射为我国的高科技战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泉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新型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现了济南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快速发展。
黄波表示,未来,济南将继续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实施“揭榜挂帅”政策,持续改进成果转化服务链条,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以促进更多高质量成果的涌现,加速这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济南正在全力以赴,朝着成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高地迈进,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崭新的“济南好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