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通信、通宇通讯、中国联通、光环新网、光迅科技、深南电路、中际旭创、振芯科技、亿联网络、和而泰、海格通信、紫光股份、合众思壮。
拓邦股份、中新赛克、日海智能、高新兴、星网锐捷、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通鼎互联。
5G频谱划分将为5G商用奠定坚实基础,表明国家对5G的推动决心不改,2020年商用目标不变。预计5G宏站及室分站数或为4G的1.3倍,投资规模或为4G的1.5倍,建设起于18年,出业绩或在20年,其中传输侧峰值建设期或在20-21年,无线G作为确定性投资方向之一,建议予以重视,择机关注烽火通信、深南电路、光迅科技、中际旭创、亨通光电及中国联通等。
中兴事件告一段落,伴随5G频谱划分及预商用临近等事件,通信板块有望先抑后扬。目前时点我们首推:1、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板块(贸易战常态化环境下科技行业的首要支撑),推荐:深信服、烽火通信、中新赛克;2、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快速地增长:光环新网、紫光股份、星网锐捷;3、5G产业投资时点临进:烽火通信、中际旭创;
【5G第三阶段试验第二批规范发布 独立组网是规范重点】8月24日,重庆首届国际智博会期间召开的“5G与未来网络高端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副组长王志勤发布了中国5G技术探讨研究试验第三阶段的第二批规范,最重要的包含七个部分:5G核心网技术方面的要求、5G核心网测试方法、数字分布系统、基站-SA修订、5G基站性能、SA外场组网性能、互操作研发测试IoDT。此次规范重点是针对已经在今年6月份冻结标准、并在今年第三季度展开的5G独立组网(SA)测试而设计。
【中国联通已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5G规模试验】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总工孔力表示,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了5G规模试验,2019年将进行业务应用示范及试商用,并计划在2020年正式商用。
【高通正式推出骁龙855:采用7nm工艺 助力5G手机在明年面世】高通宣布,即将推出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骁龙855,该平台将采用7nm制程工艺。高通表示,骁龙855可以集成骁龙X50 5G基带,预计将成为首批5G旗舰手机采用的平台。目前,高通已经向多家开发5G智能手机的终端厂商出样这款即将发布的旗舰移动平台。
【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两颗组网卫星】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业界首家完成NB-IoT多种定位功能验证】近日,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业界首家完成NB-IoT R14阶段多种定位功能流程验证,并现场演示了现有终端基于UTDOA+指纹算法定位技术。这些功能大大拓展NB-IoT的业务应用场景范围,使中国联通更好地满足多种行业客户的需求。
上周通信板块上涨1.87%。其中通信设施上涨1.57%,通信运营上涨3.70%
同期上证综指上涨2.27%,深证综指上涨1.24%。创业板指上涨1.10%,中小板指上涨1.58%。
5G第一版标准冻结,商用之路正式开启,全球5G频谱拍卖节奏加快,中国5G频谱划分也进入重要窗口期。为方便我们的投资者客户及时了解5G最新动态,中国可能的建网节奏及投资规模,特推出系列深度报告之《5G进入商用冲刺阶段》。
公司披露中报,实现盈利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69.45%,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83.07%。
钣金切割保持高增长,市场占有率提升,业绩超预期。2018H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7.51亿元,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9.45%和83.07%,此前公司给出的收入指引在6.81-7.61亿元,利润指引在2.18-2.45亿元,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仍然维持在快车道,强于IPG中国区15%的增速、nLight中国区50-60%的增速。2017年,受益于钣金切割、消费电子、新能源等加工设施的旺盛需求,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暴增70%左右;2018年上半年,钣金切割需求量开始上涨仍就保持强劲(增速相对17年略有放缓),而消费电子小年,电力电池焊接需求疲软,行业整体增速预计放缓到30%左右。对于锐科而言,其增速强于行业,原因主要在于:1)锐科业务大部分来自于钣金切割,受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影响小,预计其7成业务来自于钣金切割,1成半来自于脉冲打标,不足1成来自于焊接;2)锐科整体市场占有率在提升,公司加大客户拓展力度,2018H1公司客户数从2017年末的700家提高至800多家,同时随着高功率突破、可靠性提高和品牌认可度提升,在即有客户的份额也逐步爬升。2018年Q3,从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看,光纤激光器市场增速有所放缓(Q3为需求淡季,今年Q3环比Q2下滑的幅度较往年更大),推测可能源于贸易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于锐科而言,由于份额逐步走高,预计环比下滑幅度仍在历史淡季的范畴。
2.连续光纤激光器保持高增长,脉冲光纤激光器增长提速。分业务结构来看,按产品品类,公司业务可分为连续光纤激光器业务、脉冲光纤激光器业务、技术开发服务和其他主营业务(包括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准连续激光器、特种激光器和售后维修服务等)。1)2018H1,连续光纤激光器实现盈利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65.63%,占总营收的75.91%,仍为公司主流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中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较去年同期翻番,预计连续光纤激光器整体出货量和17年全年相当;2)脉冲光纤激光器实现盈利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2.20%,占总营收的14.43%,增长提速主要源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放量,公司在保持20W、30W脉冲产品实现稳健增长的同时,50W脉冲产品半年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3)技术开发服务实现5212万元,同比大幅度增长,客户为兄弟公司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同为航天三江旗下);4)其他主营业务实现2000万元左右,同比保持较高增长,预计主要源于特种激光器、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和售后维修服务的增长。
3.产品向高功率迁移&核心器件自给,毛利率大幅度的提高。公司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主要由于毛利率的提升。2018H1,公司毛利率为50.79%,同比提升3.03个百分点,其中连续光纤激光器毛利率为56.18%,同比提升3.51个百分点,脉冲光纤激光器毛利率为40.73%,同比提升13.59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1)产品向高功率迁移,随公司核心器件突破及产品可靠性提高,公司连续光纤激光器出货功率段逐年升级,2017年公司连续光纤激光器出货功率段集中在750-1500w,2200w、3300w放量,6000w批量出货,报告期内,公司中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较去年同期翻番,3300W单品销量为去年全年两倍,6000W逐步放量,上半年出货量相比去年大幅度增长,脉冲光纤激光器50W产品半年出货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目前,公司单模块1500W连续光纤激光器已实现量产,6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已实现批量供货,2000W单模块产品和以其为基础的12000W产品已通过客户试用,已启动小批量生产,20000W光纤激光器已完成工程样机研制和内部测试工作,正开展第三方测试和项目验收准备工作;1000W半导体激光器实现批量出货,3000W半导体激光器实现小批量出货。2)核心器件的自给,公司具备从材料、器件到整机的垂直整合能力,绝大部分核心材料和元器件自主可控,已掌握泵浦源、增益光纤、耦合器/合束器、传输光缆、光纤光栅等核心元器件和材料,泵浦封装、合束器/耦合器、传输光缆已实现较高比例的自产,增益光纤和光纤光栅自给比例有望逐步提升,公司2017年3月收购睿芯光纤,并自供增益光纤3759.8万元,2018H1睿芯光纤实现盈利收入4360.68万元(净利润率56.39%),预计2018H1锐科增益光纤的自给比例从去年的不到3成提升至4成左右,光纤光栅目前处于小批量验证中,有望逐步突破,实现批量自给。
4.加大营销和研发投入,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36%,相比2017H1的8.97%略有提升,主要源于营销和研发的加大投入。2018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37%,同比提升0.91个百分点,在产品短板已逐步补齐、可靠性已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公司加大客户拓展力度,壮大销售和售后队伍、完善销售网络,已在国内设立6个办事处,同时正在海外筹建2个办事处,启动海外销售和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公司管理费用率为5.96%,同比略降0.22个百分点,一般行政费用率由于规模效应大幅摊薄,而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至4.67%,绝对额增长93.43%,截止报告期内,研发团队达28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27.18%,而2017年末为205人,占员工总数的24.29%。公司现金流良好,截至报告期末,无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财务费用绝对值较低。
锐科激光为国内光纤激光器绝对龙头,具备从材料、器件到整机的垂直整合能力,国内市占率在15%左右,全球市占率7%左右,仅次于IPG,规模已跻身全球光纤激光器产业第二位。成长逻辑:1)纵向加强垂直整合能力,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突破高功率核心器件,提升核心器件自给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或为后续突破重点;2)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替代,随着高功率核心器件突破、技术改进和可靠性提升,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有望逐步突破,加速国产替代;3)横向拓展产品系列,公司将横向拓展直接半导体激光器、飞秒、皮秒超快激光器等,丰富产品系列。我们预测锐科激光2018-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7、7、10亿元,对应PE分别为44、29、20倍,竞争壁垒高,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可以给一定的估值溢价,给予“增持”评级,建议重点关注!
深南电路:PCB产业转移历史机遇,5G 时代顺势而为,平台化布局厚积薄发
21世纪以来,全球PCB 产业重心逐渐从欧美向亚洲转移,形成了以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为中心、其它地区为辅的新格局。随着中国PCB产值占全球的比重持续不断的增加,中国大陆PCB将进入持续稳定增长阶段,2017年中国产值299亿美元,同比增长5.2%,远高于全球2.8%的增速。伴随着全球PCB产业的转移,我国有望复制台湾企业的发展经历,出现一批百亿级别的PCB企业群,并逐渐夺得PCB行业的主导地位。
在需求端,消费电子、5G和汽车电子是中国PCB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但是市场占有率向中国厂商转移,给上游PCB厂商带来机会。汽车方面,预计未来汽车电子会有较大增长,将成为承接消费电子的PCB增长动力。5G时代则将带来通信行业基站与传输网建设,预计较4G会有数倍的提升空间。同时在IC载板方面,芯片国产化将有大量下游封装材料配套需求,为下游厂商提供机会。
在供给端,我们预计行业会向龙头厂商集中,其根本原因是:原材料涨价,环保要求趋严,和技术升级。在市场占有率集中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在成本上升的环境和竞争中生存,中小微厂商将逐渐被淘汰。长远来看,这将促使PCB行业回归理性,有利于产业链健康发展。
深南电路作为国内PCB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其竞争优势包括:一站式的平台化布局,IC载板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深南不断进行研发投入面向未来技术升级,在管理和激励机制上也具有一定优势。
深南电路率先深入PCB、电子装联、IC载板领域布局并取得成果。平台化的模式可以使深南充分的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经营效率。在技术角度,深南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并且盈利的IC载板公司,技术实力领先。深南从始至终保持技术驱动盈利的战略定位,研发投入占比在同行业处于前列,面向未来进行技术升级。在管理和激励角度,过去两年深南在董事长由镭的指导下,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效率逐步的提升,期间费用率逐步下降。同时深南通过高于行业平均的薪酬水平来深度绑定高层管理团队,有利于公司发展。
目前,中国的PCB行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机遇期,全球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向中国转移。需求侧,5G时代的到来,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将会给PCB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供给侧,环保、原材料涨价和技术升级将会加速行业洗牌。未来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龙头厂商如深南等将受益。
深南电路作为中国领先的PCB公司,拥有技术、管理优势,多年来依靠优质的产品与成功的销售战略实现迅速增加,在中国PCB行业大潮中预计将有稳定发展。2017年上市后公司资金更加充裕,各产品业务稳健提升。从目前来看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预期南通及无锡工厂投产后营业收入将增长22.04亿元,业绩将会加速增长。因此认为深南电路有望成为百亿级规模的PCB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我们预计2018-2020年6.0亿、8.5亿、12.3亿净利润,目前估值34倍,行业平均在25倍左右,考虑战略一体化和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2018-2019年合理估值在30X-35X之间,2019年估值在280亿左右。
报告详情:PCB产业转移历史机遇,5G 时代顺势而为,平台化布局厚积薄发
公司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9.62%,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5.43%,扣非后归母纯利润是0.88亿元,同比增长50.01%。
军工订单恢复情况良好,下半年有望加速,新型号产品、科研项目与增量客户的突破,有望助力订单后续恢复的力度与持续性。1)公司上半年军品新签合同为9.36亿元,同比增长164.2%,充足表现国防市场回暖,但由于军品交付的季节性,因此没能在中报的收入端反映出来,预计会在四季度集中体现。同时依照订单恢复态势情况去看,预计下半年会促进呈加速在恢复。2)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除了传统型号的产品订单恢复外,新型号产品及研发项目的突破、及新市场的开拓(空军、战支、陆航),助力后续订单增长的力度和持续性。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收入增长,费用下降,管理改善初显成效,竞争力持续攀升。收入增长9.8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01%,根本原因是:管理费用降低约1700万,财务费用降低1900万。公司去年一方面处理资产,连续公告挂牌转让武汉广电海格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海格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爱尔达、广州福康全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股权,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回笼资金增强资产流动性,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调整组织架构,研发方面,各个事业部,核心的共用的技术统一到研究院,控制研发费用在合理水准;人事上,也会选择用年轻的项目经理。营销方面,统一成立市场部,对接各个事业部的客户的真实需求。从中报财务指标上看,在收入增长、订单增长的情况下,各项费用开支下降,体现出公司管理改善颇有成效。
中美贸易摩擦或将走向常态化,前不久美国商务部新增44家中国军工企业和事业单位实施技术封锁更加凸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公司军工业务包括电台、北斗等,完全自主可控,不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为自主可控核心标的之一。
投资建议:军工订单情况恢复良好,上半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约160%,预计下半年恢复加速,同时新产品、科研项目及增量市场的突破有望助力后续订单增长的力度与持续性,由于军工产品交付季节性,财务上预计在四季度集中体现;公司处理资产、改善管理初现成效,营收上升的情况下费用下滑,竞争力持续攀升;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公司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此外,怡创科技上半年新签合同近12亿,同比增长23%,业绩增厚有保障;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也完成首轮融资,估值6亿,融资8666万,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预计2018-2019年净利润5.3亿、6.8亿元,对应PE 33X、26X,低于历史估值中枢,当前时点,重点推荐。
2018年8月24日,紫光股份发布2018年中报。公司营收224.43亿元,同比增长33.00%。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滑8.56%,扣非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13.58%。
公司营收迅速增加,同比增长33.00%,环比增速提升2.92pp。二季度单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46%。上半年两大主体业务:信息服务电子类产品营收137.62亿元,同比增长17.86%;IT服务营收100.01亿元,同比增长41.44%,超预期快速上涨。从子公司角度观察,新华三营收151.78亿元,同比增长42%;紫光数码营收85.00亿元,同比增长14%;紫光软件营收4.90亿,同比增长44%。新华三的新老产品的增长带动了营收的快速提升,紫光软件因为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加速,营收也进一步增长。
公司毛利率21.55%,同比略有下滑1.56pp,环比提升0.2pp,年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信息服务电子类产品毛利率达到8.39%,同比提升2.09pp,环比提升3.04pp。IT服务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8.23%,下滑规模较明显,毛利率的下滑根本原因在于新产品的拓展,大安全、服务器的产品的毛利率相比传统IT服务产品毛利率存在差异。
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因为业务量的提升出现增长,同时紫光数码因为借款增加导致财务费用也有增加。公司年内非经常损益出现明显下滑。总体看税后非经常损益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35亿元,主要源于去年同期减持千方科技股票获得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出现下滑,减少1.46亿。从子公司角度观察公司净利润,新华三同比增长6%;紫光数码同比增长19%;紫光软件同比下滑67%。
公司在年内激烈的竞争下保持了营收的迅速增加,业务不断拓展,产品线逐步丰富。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增长,净额也出现了翻转,体现了公司经营的进一步转好。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纯利润是18.23亿、22.00亿,对应PE 37X、30X。建议重点关注!
2018年公司前期在北京、上海建设的新数据中心将逐步投产并完成客户上架,2018年并购科信盛彩数据中心承诺业绩达到9210万元,公司IDC业务备考业绩有望获得60%以上高增长。AWS北京区牌照落地后,目前签约用户迅猛增长,2018年北京区收入将超过25亿元。同时公司与亚马逊合作逐步深入,2018年开始承担亚马逊中国区云计算销售,云计算业务分成和估值将获得提升。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备考业绩为6.80亿元、9.38亿元,给予买入评级,持续重点推荐。
1)光通信行业需求维持较好,公司作为光传输设备及光纤光缆主力供应商,国内及海外份额具有提升空间,有望充分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2)5G建设,承载先行,即相关的传输网要先于5G基站进行建设,公司作为传输网络设备主力供应商,OTN、PTN份额领先,SDN/NFV积极布局,未来发展具有潜力。
公司作为全球SIP电话领导者,伴随行业高景气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实现连续4年高增长,是将产品质量、服务、渠道建设、新技术研发同时做到行业最优的全球化公司。随着SIP电话全球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和新产品线VCS高增长,未来两年公司业绩将持续稳步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18-2019年纯利润是8.2亿元、10.28亿元,对应PE 23X、18X,请投资者重点关注。
手机移动用户存量博弈时代,公司依靠不断深化的互联网改革,持续保持4G用户迅速增加,且环比增速领先。预计2018~2020年联通红筹公司(0762.HK)纯利润是75亿、148亿;目前PB为0.83倍,估值趋于合理,长期投资机会显现。我们长期看好充分开放、市场化不断深入、各项业务拥抱互联网的中国联通港股(0762.HK),目前时点重点推荐 !
1)公司是智能控制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受益于设备智能化、联网化发展的新趋势,智能控制器技术上的含金量提高,ODM专业外包逐步兴起,公司业绩持续较快增长。
2)收购射频芯片稀缺标的,形成自主可控能力。公司将收购铖昌科技80%股权,铖昌科技主营微波毫米波射频集成电路模拟相控阵T/R芯片,是国内该领域除少数国防研究所之外唯一掌握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
3)考虑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4.15亿元,EPS 分别为0.35元、0.48元,2018年PE 为 24X,维持“买入”评级。
1)赵伟国先生明确了上市公司的整体方向后,于英涛先生接棒紫光股份董事长。公司的云业务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落地。未来将在云业务方便进一步发力。紫光云作为紫光集团公有云的发展实体,未来和新华三将实现有机结合。新华三成为集团私有云、行业云的主体,紫光云成为集团公有云的主体,但紫光云的底层将依托新华三的强大技术能力构建。新华三将成为集团“云”业务的核心实体公司。
2)新华三兼具华为、惠普等优质公司基因,加入紫光后,成为紫光集团芯片、存储等各个产品线的最终出口,有望同集团形成协同,最终带来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业绩的逐步提升。以现有产线X。公司长期发展的新趋势明确,行业地位领先,建议重点关注!
1)公司股权激励落地,利益绑定促发展;董事会、管理层改组,旭创主导经营,治理结构的担忧破除;
2)17-18年看北美100G放量,19-20年看北美400G升级、国内100G上规模和5G基站光模块部署,增长驱动明确;此外,或向上游核心器件延伸,走垂直整合模式。
3)预测中际旭创18-19年备考净利润(假设全部并表,考虑股权激励费用,不考虑合并摊销及超额业绩提成),分别为9、12.5亿元,对应PE为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继续重点推荐。
公安系统集成业务近期签订近10亿元订单,军方自组网业务累积签订50亿元订单,短期带来业绩增量。
长期看好公司布局,产业链延伸做全行业解决方案,多行业渗透包括测量测绘、精准农业、公安系统集成、军方自组网、机场信息化、车载电子,并购Hemisphere、Stonex,拓展海外市场,具备全球化视野。可持续增长后劲足,发挥卫星导航融合式发展特性,成长路径对标海外巨头Trimble。
预计公司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4.2亿、6.0亿,对应PE 29X、20X,重点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1)军改落地,国防市场加速恢复,公司近期共签下14亿订单,预计后续订单进一步加速落地,业绩17年或为低点,拐点出现;
3)行业催化密集:国家安全、自主可控越发迫切,2018年迎来北斗三号卫星密集发射,2018年覆盖一带一路,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
公司作为家电、电动工具等领域的物联网终端设计生产商,随着消费升级和用户习惯的培养长期有望成为万物智能化升级使能者。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业绩分别为3.20亿和4.49亿,对应P/E 15X、11X,给予“买入”评级,重点推荐!
AAOI从17年Q3以来,连续3个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股价跌幅近70%,主要因公司100G产品失利,在亚马逊和Facebook被苏州旭创和intel抢走份额,由于intel硅光cwdm4交付不达预期,公司在Facebook有望收复部分份额,在亚马逊或有望纳入CWDM4供应体系,后续或确认底部反转!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信建投TMT通信行业研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证券TMT通信行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已正式对外发布的TMT通信行业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中信建投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标注明确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做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