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回眸2024年,我市经济运行成绩单可圈可点,工业尤为亮眼:
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全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年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12.5%,提前完成目标,挺进千亿级产业赛道;高端装备、光电信息产业年产值分别增长5.4%、7.1%……坚韧向上的发展曲线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奋力跋涉。
2024年,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构建“3转、4强、7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业经济量质并进,在稳增长中有力发挥了“顶梁柱”作用,用“稳当当”的工业底盘,撑起了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大梁。
2024年12月29日,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其中 CR450BF动车组就是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生产。
“CR450BF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40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450公里。”据中车长客副总工程师朱彦介绍,在研制过程中,他们没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平台,完全凭借着自主创新、正向设计的勇气在“无人区”探索并取得成功。
作为中国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中车长客正是在不停地改进革新中取得新突破。中车长客“电力动车组(含高铁)”“城市轨道车辆”获评“国家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低运量车辆”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这一系列耀眼的成果,不仅展现了中车长客在技术创新层面的雄厚实力,更彰显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航天被誉为新增长引擎,但仍需面对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春企业该如何逐梦深空?
“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从顶层设计牵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条延伸等环节发力,推进全链条推进、全场景突破,全面擘画遥感卫星应用新图景。由其研制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创造了国际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最轻重量纪录,目前在轨运行卫星达到117颗,世界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慢慢的变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源自。这不仅是长光卫星自身发展的重大成就,更是长春高端制造业在新兴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我市,慢慢的变多的制造业企业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新求变的决心,锤炼看家本领,抵御市场的压力,激发主体活力,为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贡献着长春力量。
一条重点产业链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当下,我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点是加快产业链重塑与价值链提升,从而让工业经济更加雄厚、更加优质。
在城市西南,奥迪在中国首个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屡屡跑赢时间表,不断刷新着“中国速度”。2024年12月,该生产基地又传来好消息:奥迪一汽新能源已在长春真正开始量产奥迪纯电动车型,率先投产的是奥迪Q6L e-tron系列车型,随后将推出针对中国市场专属打造的奥迪A6 e-tron车型。这不仅是奥迪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更是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长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距离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不远处,便是东北首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基地——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将有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自2024年2月2日正式投产以来,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有两条产线项目产线已量产。
一汽中车电驱系统项目也是进展迅速,项目初期主要生产M190、M220定子和转子,2024年年底产能达到20万套/年。该项目的落位填补了我省新能源电驱系统的空白,有利于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对中国一汽的新能源战略转型、红旗品牌进一步迈向高端具有深远意义,是长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突破的生动体现。至此,长春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初步完成布局。
在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之上,我市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突破口,大胆探索“有中生新”的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慢慢地发展为全产业链集聚;从各自为战的局面,转变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科学技术创新的萌芽,到收获丰硕的产业成果,我市以前瞻性的布局,在集群发展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重塑产业格局、发展动能、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赛道,全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2024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24.2%、14.5%,还成功晋级首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这些成绩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迈向未来的全新起点。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我市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全力发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锚定未来发展新赛道,举全市之力加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城市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首创开发的小间距“LED集成三合一”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排名第一;长春长光圆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唯一CMOS背照式生产加工线,解决了我国背照式工艺“卡脖子”问题……这一些企业不仅是我市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杰出代表,更是自主创新的生动诠释,它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光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精品光电展会也在长春落地生根。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我市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高光时刻,9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高达206亿元。这不仅为光电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更展现了长春在擘画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当前,我市紧盯“芯、光、星、车、网”五大重点领域,全力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光”筑梦,全力推动“长春光谷”建设,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加速打造千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是我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抉择,也是为城市未来发展谋篇布局的关键之举。
以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为主的医药产业同样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引擎。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加速从单一龙头向多元化多领域产品布局迈进;在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多个在研管线产品取得积极进展;长春生物研究所以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和诊断试剂三个板块为核心,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品格局……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引领下,我市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基础日益夯实,更多新业态、新技术、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孕育成长,并在不断涵养的产业生态中创新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长春正高标准谋划建设永春生物医药城,构建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成果转化、生产流通、检验测试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发展链条,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增长极。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建设,永春生物医药城已落位项目22个,完成总投资92亿元,正在推进的重点洽谈项目40余个,即将落位项目12个,预计投资112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强壮了永春生物医药城的筋骨,也凝聚起区域产业集聚优势。
2024年,全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医药健康产业项目62个,总投资25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9.8亿元。随着一个又一个医药产业项目争相落位,不仅为我市带来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
作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中“4强”主赛道之一,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结构得到科学优化,我市积极构建“一核一心三极多园”空间布局,并通过提升科创平台能级、促进“产学研”融合、落实产业政策等举措,打造产业高水平发展“生态圈”,全力实现协同式、有序式、差异式发展。
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长春以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对时代潮流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精心布局。相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引领下,长春千亿级产业将不断茁壮成长,为城市高水平发展书写辉煌篇章。